重要公告

首頁 > 系所介紹 > 工程教育認證 > 第 1 章 教育目標

第 1 章 教育目標

::: 2013-10-24 04:03:52

第 1 章 教育目標

1.1      公開且明確之教育目標

本系大學部學生主要來自於國內技職教育體系最優秀之高職生,在理論學習上與實務應用上均具有很好的發展潛力。技職學校學生是國內產業發展的重要人力資源,對於這些國內最優秀的高職畢業生,在其大學的求學過程中,應重視其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畢業後,不論是選擇升學或就業,均應規劃多元化且可相互轉換的管道與機制,整合實務能力與學術專業知識兩方面的訓練,發展出多樣化、實務性及具競爭力的教育特色,追求技職教育的卓越與創新,配合國內科技產業需求與未來發展目標,培育具多元技能且優質的技職人才,確保產業穩定發展,提昇我國科技在國際上的競爭力。考量上述這些優秀高職生的背景與潛能、本系所延續前一認證週期內參考AC2004+規範(96年之前)制定之教育目標並對畢業生核心能力之要求及配合學校、工程學院所訂定的教育目標列於表 1‑1。此次認證則採用AC2010+規範。

本系在前一認證週期內透過多次工作小組會議、系務會議、與工程教育認證諮詢委員會(以下簡稱諮詢委員會)所討論研擬,系上參與教師眾多且對於學程教育規劃之理念均有充分的了解。表 1‑2列出前一認證週期,教育目標擬定期間共歷經多次的工作小組會議、系務會議、以及諮詢委員會會議;表 1‑3則為過去六年間,諮詢委員會會議與系務會議紀錄,會議中凝聚對於教育目標是否需要修正的共識。由表 1‑2及表 1‑3可知在擬定期間參與討論研擬教師的人數均約為全系教師的三分之二。本系針對教育目標主要修正有兩次: 98年10月經由諮詢委員會會議建議,系務會議通過修訂教育目標第四條:由「培養執行工程實務與領導統御之能力」修改為「培養執行工程實務與整合協調之能力」;99年3月經由諮詢會議建議,系務會議通過修訂教育目標第三條:由「培養執行工程實務與永續經營之能力」修改為「培養執行工程實務與永續發展之能力」。

系教育目標的宣傳方式包含了1) 新生入學手冊、2) 系網站、3) 系辦公室門口海報看板、4) 每學期之學生座談會、以及5)  營建工程概論課程。新生入學手冊,於新生入學時發放,其中除了系概況說明、學生修業方式與相關規定等諸多內容外,並說明系之教育目標。系網站為學生取得系資訊方式的多元管道之一,其除了系介紹外,並有工程教育認證專區,並說明校、院、以及系教育目標。本系在另一個學生常造訪的地方(系辦公室門口)亦設置了大型的海報看板,加以宣揚系教育目標。除前述較為單向的資訊宣傳方式外,系主任每學期都舉辦學生座談會,向全系學生以及系上教職員說明系況、宣揚系教育目標外,並與學生互動,聽取學生對於系的疑問或建議,以提升系所提供的學習環境。另外,大一下學生必修的營建工程概論課程,除了一般性地引導學生瞭解土木營建工程外,並闡明系的教育目標。本系教育目標的宣導透過前述的五個管道,可充分地讓相關人員瞭解教育規劃之理念。(規範1.1)

1.2     教育目標與院、校教育目標之關聯性及形成之流程

本系教育目標擬定之工作流程圖及組織流程圖如圖 1‑1所示。本系從民國93年6月開始重新檢討並規劃本系發展方向,並於95年10月系務會議通過本系工程教育認證諮詢委員會設置辦法,經由宏觀規劃小組、系務會議、工程教育認證工作小組會議、及常設性之諮詢委員會等多次開會討論及修改,96年1月正式通過確認本系之教育目標及學生於畢業時應具備之核心能力,參與人員包括本系教師、系友、業界及家長代表等多次會議討論及修改,最後擬定出本系之四大教育目標及其說明及學生在畢業時需具備之核心能力。而所訂定之教育目標,也已獲得前期認證的肯定。

而本系在通過前期認證後,仍持續地通過檢討本系的教育目標。主要方式為每學期結束後進行學生問卷的評量,以確認教育成效符合系所訂定的教育目標;並舉行諮詢委員會會議以了解系教育目標是否有適切與是否有修改的必要。修正之教育目標請見表 1‑1,相關會議紀錄與參與討論成員見表 1‑3。

基於1.1節所述本系及本校優秀高職畢業生背景特色及未來發展的考量,本校訂定出四個大方向的教育目標:(A1)多元卓越、(A2)科技整合、(A3)知識創新、(A4)全人教育,依此宏觀架構,工程學院訂出六項教育目標:(B1)理論與專業知識之養成、(B2)創新能力之啟發、(B3)實作技術之奠定、(B4)跨領域專業知識之整合、(B5)國際視野之建立、(B6) 國家與社會需求人才之造就,本系再依據此校與系之兩項教育目標大架構,建立並修正出系四個教育目標(如表1-1)所示,彼此間具有環環相扣、相互呼應之一致性與諧合性,如圖1-2所示。(規範1.2)

1.3      營建系達成教育目標之課程規劃

本系教育目標與課程設計關聯表如表 1‑4。為達成本系上述四個教育目標,本系規劃四年制大學部101學年度上、下學期共開設54門專業科目,包含21門必修與33門選修。礙於篇幅所限,101學年度開課清單詳列於附錄表A-1,課程綱要表詳列於附錄表A-2。課程內涵總數達成教育目標之相關統計資料分析如圖 1‑3所示。圖 1‑3顯示本系課程設計之四個教育目標G1、G2、G3與G4分別約佔總學分數的比例。該圖基於授課教師所設定各課程與八個核心能力的相關度所推算出各課程對於八大核心能力與四大教育目標個別之相關度。如此可推算出課程分配給各個核心能力以及各個教育目標的學分數是多少,稱為貢獻學分數。本系所有課程之各項貢獻學分數的加總即可呈現出本系課程之規劃分別針對八大核心能力與四大教育目標中各項目之學分數與分配比例,詳細資料與計算說明請見3.5.1.2節。圖 1‑3顯示本系課程設計之四個教育目標均約占總學分數四分之一。由此可見,本系所規劃之課程與所訂定之教育目標相當一致。 (規範1.3)

1.4      具備有效的評估方式,以確保教育目標之達成

本系用於驗證教育目標之評估方式相當多元,主要有(1)期末課程績效問卷調查:於學期末發給學生填寫之課程績效評量調查表;(2)本系針對大學應屆畢業生、系友、雇主所作之問卷調查(成效與評量將詳細說明於第三章);(3)學習歷程檔案,包括學生試卷、作業/報告等(相關資料將於實地訪評時陳列);學系教育目標與評量方法比對資料如表 1‑6,其中主要有問卷、自行研發的測驗、學習歷程檔案;有關專業知識及技能則另有實作評量。(規範1.4)

以上評估方式期末課程績效問卷調查將於3.5節中說明,學習歷程檔案則將於現地訪評時呈現。此外,本系針對大學部應屆畢業生、系友、雇主所作之問卷調查了本系教育目標與(1)大學部訓練之關連性(2)未來就業就學能力養成之關連性。其關連性之程度分為「極高」、「高」、「尚可」、「低」、「極低」五個等級作為回答標準。為更進一步取得此次調查之量化分析,問卷結果並以5分級距作為量化標準(即「極高」得5分,「高」得4分,「尚可」得3分,「低」得2分,「極低」得1分)。大學部應屆畢業生總回收問卷數目為58份,畢業系友調查共回收問卷42份,雇主回收問卷數為7份。

表 1‑7整理大學應屆畢業生、系友、雇主的問卷結果。問卷結果顯示四大教育目標在「大學部訓練之關連性」與「未來就業就學能力養成之關連性」兩個面向都在3.4(介於高與尚可)至4.0(高)之間,因此教育目標的確與大學部訓練及未來就業就學能力養成有相當密切關聯。